阅读点亮童心
文学滋养未来
《朝花夕拾》导读活动
思/韵/读/书/会
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带领我们深入鲁迅的内心世界,体验他的童年记忆与成长历程。
在2024年思韵读书会的首期活动中,我们深入探索了鲁迅先生的文学世界,并学习了如何阅读名著。
点燃阅读热情
认识作者丨了解背景
1
图片回顾:鲁迅先生的一生
我们的活动以鲁迅先生的一张正面照作为起点,这张照片拍摄于1933年5月26日,专为《活的中国》一书而摄。这张照片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翻译鲁迅的作品并准备出版《活的中国》时,急需一张鲁迅的近照。通过姚克的协助,鲁迅最终在南京路上的雪怀照相馆拍摄了这张照片,并对其非常满意。这张照片后来不仅与斯诺撰写的《鲁迅评传》一同刊登在《亚细亚》杂志上,还成为了鲁迅逝世后,万国殡仪馆供人吊唁的巨幅遗像。
通过这张照片的故事,我们不仅认识了鲁迅先生,也为下一本书《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做了铺垫。此外,我们还通过照片展示了鲁迅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从少年时期的求学,到青年时期的迷茫,再到文坛上的成就与作为民主战士的影响。
2
背景探索:拉近名著与儿童的距离
在《朝花夕拾》创作时期,鲁迅已是文坛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1926年9月,他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尽管只停留了四个多月,但这段时间的经历孕育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散文。这些散文与他在北京创作的另外五篇一起,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内容。通过介绍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帮助孩子们理解《朝花夕拾》与厦门的密切联系,从而拉近了名著与儿童之间的距离,并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促进阅读成长
习得方法丨提升技能
1
精读:深入理解文本
在《朝花夕拾》中,《狗·猫·鼠》是孩子们觉得较难理解的篇章。我们引导孩子们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探讨其中的主题与思想。鲁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猫的讽刺和批评,表达了对虚伪、残忍和自私行为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他的诬蔑。
2
泛读:提高阅读速度
克服了阅读难点后,我们鼓励孩子们采用泛读和内容概述的方法,在保证阅读理解的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和作品的整体理解。通过现场的阅读实践活动,我们培养了孩子们读思结合的习惯,并锻炼了他们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我们还运用了“阅读闭环”策略,逐步推进,确保读有所思、所写,练有反馈,评有提升,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互动机制。
拓展视野,培养阅读习惯
在推进《朝花夕拾》的阅读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在日常阅读中不断丰富阅读品种,并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在读书会的开始阶段,我们让孩子们分享了他们近期的阅读体验。在交流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
在孩子们分享交流后,我们会聚焦其中的一两本书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提炼和提升,让孩子们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语
通过《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孩子们不仅克服了对名著的畏惧心理,还学会了阅读名著的常用方法,提升了自信心,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期待更多的孩子加入思韵读书会,与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END—
文稿|杜文斌
编辑|吴莉莉
校对|廖杰
审核|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