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
大小朋友相约筼筜湖畔
以生动实景为课堂
从《闽山闽水物华新》一书中
去探寻伟大的思想宝库
在听、说、创作中
感受筼筜湖的生态美
上周六,一场以“一湖碧水见证筼筜湖蝶变”为主题的活动在白鹭洲公园举办。
这是思明区图书馆联合厦门医学院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共同举办的“阅寻思明·文化记忆”第五季活动。
思图
我们特别邀请厦门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医学技术系的大学生、思明区图书馆“小小荐书官”参加,希望让大学生带动中小学生一起了解宣传筼筜湖治理的故事,将生态文明“厦门实践”传播给更多人,引导更多市民呵护厦门的美丽环境。
阅见
一湖碧水见证筼筜湖蝶变
筼筜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
筼筜湖的名字从何而来?
来自厦门医学院的大学生
向孩子们娓娓道来
筼筜湖生态蝶变的故事
它是由海水汇聚成的咸水湖
它是由海港围成的湖
筼筜,一种挺拔美丽的竹子;曾因遍植这种翠竹而得名......
据《海澄县志》记载,筼筜港的水流形状,在涨潮时宛转纤长,没有分歧,形状像竹子,故名筼筜
筼筜港湾由厦门岛西海岸向东延伸,转入岛内,从地理角度称其为“弯东港”。"弯东"与"筼筜"的地方发音相近,所以,沿用雅化为筼筜
作为厦门市唯一的人工内湖,筼筜湖穿城而过,让这个海滨城市享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美名。
值得一提的是,筼筜湖承担着我市核心城区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厦门岛30%陆域面积的降雨从这里汇入。每逢暴雨来袭,筼筜湖便由“公园景观水体”模式切换进入“防汛减灾”模式,换来厦门主城区防汛安全和周边近百万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筼筜湖旧景的照片
在孩子们手中传递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修堤围海造田,筼筜港遂转为封闭的内湖,且日渐变得不再赏心悦目,甚至一度竟成为市民群众吐槽不已的对象。
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污水四溢、水体黑臭、鱼虾绝迹、鹭鸟不再……许多“老厦门”都记得,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筼筜湖已变得臭不可闻且生态严重恶化。
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启动“综合治理筼筜湖”,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开创了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30多年来,厦门市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如今,筼筜湖综合治理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筼筜湖也蝶变为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城市会客厅”。
孩子们一边听讲
一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阅读
挽住天河洗云青
闽山闽水物华新
在厦门医学院大学生的带领下
孩子们齐声朗读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
有关筼筜湖的篇章
筼筜湖的污染问题是当时
摆在厦门面前的一道发展课题
——要不要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我来自北方,对厦门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贵的。
在《闽山闽水物华新》一书中
记录了当时习近平同志对这一问题的清醒认识。
我们也真切感受到领袖的人民情怀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对这座城市和市民的深情厚爱
阅触
翩翩起飞白鹭剪影
天心岛小学美术教师黄灵群
则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
生动的剪纸课
一把剪刀
一张白纸
当传统剪纸艺术和筼筜湖相遇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白鹭是一种对水质、环境和空气特别敏感的迁徙水鸟,运用剪纸的方式衬托出白鹭的优美姿态,也印证筼筜湖的生态之美。
黄老师引导孩子们
将传统的锯齿纹、月牙纹剪纸元素
充分运用于白鹭的创作中
继承与创新在孩子们的白鹭剪纸中
体现得淋漓尽致
阅绘
画卷涂鸦“一湖碧水”
画卷徐徐铺开
孩子们坐在地上
在长轴上画下
心中的“生态文明”
为花、鸟、树、云上色
在他们的笔触下
足以窥见
山海林湖相映成趣
筼筜湖白鹭洲风光怡人
阅寻
你会写下怎样的筼筜?
悦读大使易诗阳老师走上讲台
为孩子们复盘今日见闻
如何写下今日见闻?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易诗阳老师分享了4个关键词“所见、所闻、所思、所愿”。
这样的活动让孩子走近筼筜湖,在老师和大学生的指导下学会观察和感知,直观感受筼筜湖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相信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孩子将所学内容分享给其他人。
家长
筼筜湖蝶变
是深入贯彻落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为实现河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下一次,您期待在哪本书中相遇?
让我们一起“阅寻思明”